「教養子女是一件辛苦的工作,但你無法辭退」

標題這句話下的深入我心

只要結婚了通常就會被問何時要生小孩

總是會答希望有點經濟基礎再來考慮孩子的問題

老一輩的老是說:生了就有辦法養了

但他們忘了除了養還要教

希望他/她長成為對自己以及人事物都是一個認真負責的孩子

從自己的週遭感受到家庭與父母對一個孩子的影響

非常深刻

且多方面引以為戒

期許自己在人生的這段路程上可以做的很好、更好!!

教養子女是一件辛苦的工作,但你無法辭退

教養子女是一件很艱苦的工作,尤其在今天這個充滿焦慮、競爭的世界,光是說到照顧和養育孩子就已經令人心生畏怯、壓力很大。但我還是必須說:一旦有了孩子,就別無選擇,非得擔起為人父母的責任。相信大多數的父母都是以欣喜和歡樂的心情期待孩子出世、邁向養育子女的旅程,而你也會從扮演父母的角色中獲得許多喜悅和歡樂,可是,相對的,你也會對不得不面對的親子問題及衝突而大感苦惱。除了親職上的壓力外,工作與婚姻關係,以及維持平靜生活的努力在在賦予你莫大的壓力,以致你終於發生了「父母親挫折感症候群」。你知道自己有多愛孩子,但愛孩子卻沒能為你帶來總是快樂的體驗。

請看看以下這張充滿幽默感的告示。這張告示是一位家長交給我的一則關於誠徵父母職啟事的「工作說明」。

誠徵父母職啟事

◎職稱:老媽(媽、媽咪、媽媽)老爸(爸、爹地、爸爸)。

◎工作說明:

1.必須能接受挑戰的長期團隊工作人員,常常要在吵雜的環境中不停地工作。

2.必須具有極佳的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,願意承擔不定時的工作,包括晚間和周末的加班,有時候會有二十四小時的輪班工作,必須隨傳隨到。

3.有時會需要過夜的出差旅行,旅行費用不能報帳。

4.必要時,得承擔勞力性質的僕從工作。

◎責任:

1.終身制。

2.必須忍受被討厭,也許是暫時的,直到有人跟你要了五塊錢。

3.必須一再後悔失言。

4.必須具有騾子般的體能與耐力。

5.必須過濾往來電話、維護日常記錄,以及協助完成指定的團體作業專案。

6.必須有能力規劃和組織社交聚會,與會的客人可能來自各個年齡層,而且會有各種想法。

7.必須願意前一分鐘還是不可或缺的人,下一分鐘卻很尷尬的人。

8.必須永遠抱持著最好的希望,但隨時做最壞的打算。

9.必須為負起產品品質最後、最完全的責任。

10.必須負責地板的維護以及所有設備的守衛工作。

我認為這一份誠徵父母職啟事的內容相當有趣,希望你也這麼認為。事實上,身為父母親,當我們越有這樣的幽默感,就越容易面對教養工作的壓力。這不是開玩笑的,「當父母」真的是一份工作!

用一種比較嚴肅的說法,「當父母親」需要幽默感和冷靜力量的時候,這些重要的特質卻往往無法適時地出現在他們的腦海中,反而會冒出一堆負面想法。更遺憾的是,有時候這些負面想法還會不經意脫口而出。

負面想法,對孩子傷害更大

做父母的人想要掩飾自己對孩子負面行為的不喜歡真的很困難。身為一心理學家,我看到許多父母自以為把對孩子的負面想法隱藏的很好,以為只要不要去理會,這些負面想法就會消失。殊不知,孩子們常可覺察到父母對自己的負面想法,甚至自尊受傷。常在輔導時,看到這些孩子和青少年淚流滿面訴說他們的傷害。這些孩子所覺察到的父母對他們的負面想法和感受,遠比父母親所了解的還多。

你不喜歡你的孩子,將會損害你對於孩子的了解能力。身為父母所能給予孩子的最佳禮物,就是了解他們。面對不喜歡自己的孩子這件事,做父母的人一定要嚴肅看待並加以克服,否則會帶來對孩子的不了解,進而導致你更不喜歡你的孩子。不喜歡孩子和不了解孩子都會破壞親子之間的互信,即使親子間仍愛著對方也無法阻止傷害發生。

最重要的是:喜歡你的孩子是了解你的孩子不可或缺的一環。諷刺的是,大多數父母都認為:「我現在就不喜歡你了,為什麼還要想辦法去了解你呢?」這種思考方式是不成熟的。當你對越來越頑劣、越來越難以理解、令你充滿有害想法的孩子越來越明白應該如何教養時,你的挫折感就會越來越少。如果你越無法對孩子難以管教的行為釋懷,就越難以喜歡自己的孩子。

做父母的人若無法從不喜歡孩子的感覺中解脫,則父母與孩子的距離將漸行漸遠。我常在輔導的過程中看到這些情形,因此,以下將告訴你一些技巧,讓你能夠更了解你的孩子,甚至能夠享受親子相處之樂。

卡內基美隆大學的癌末教授蘭迪‧波許在《最後的演講》書中引述一位備受尊重的同仁的話指出:如果你不喜歡某個人,只不過是因為沒給他們足夠時間而已。不過,我從自己的孩子身上也看到另一個事實。我相信:如果我們覺得不喜歡自己的孩子,那是因為我們未能完全敞開心胸,接納孩子的全部。許多父母花很多時間與孩子在一起,但是並未與孩子保持相同的波長。你要探究你的有害想法的源頭,要敞開胸襟,並對準孩子的情緒頻率。可悲的是,有太多的家庭雖然擁有共同生活的步調,但是,並沒有擁有可以面對各種人生挑戰和逆境所需的情感聯繫。

多年前,我輔導過一個內心充滿憤怒和困惑的男孩,他的父親是個很堅持要有「男子氣概」的人,同時也是一位頗有成就的律師,非常熱衷狩獵和釣魚。這個男孩則對服裝設計很有興趣,但他的父親無法理解也難以接受。僵持多年後,這個男孩選擇離家出走,傷心的父親來到我的辦公室,哭著說,他真的很不喜歡兒子的興趣,擔心孩子是個同志,擔心孩子的性向也成為破壞親子關係的利刃。顯然,這位父親完全不了解自己的兒子。所幸,經過協調,這個年輕人願意回家來,也願意與父親溝通。看到父子倆都願意放下成見來盡力了解彼此,很令人感動。

我希望你能與你的孩子保持溝通聯繫。也許,你們正處於有點緊張的關係中,但本書將幫助你們增進親子間的了解,並恢復和提升親子間的情感交流。

原文出自《教孩子,可以不生氣》一書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*小彩媽媽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