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密接觸從出生開始

寶貝出生兩週了,看起來更漂亮了!常常忍不住想要親親他、摟摟她。
這時,小寶寶對觸覺最為敏感,不論是對撫摸、疼痛、溫度等刺激都會有感覺,也有明顯的反應。剛出生的嬰兒需要接受適當的外界刺激,才能增進腦部的發育,但新生兒的視覺功能尚不完整,父母親應該多給予聽覺、嗅覺及觸覺刺激,而“肌膚之親”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。嬰兒可以藉由肌膚之親接觸到父母親的聲音、體味、肌膚,這樣的刺激不僅可促進大腦發育,更可以給予嬰兒安全感,進而穩定嬰兒的情緒。
很多長輩都擔心孩子抱多了,就會寵壞孩子。事實上,研究發現,當孩子的負向情緒得到必要的回應時,孩子的情緒都會變得較為穩定;所以,不必擔憂抱多了就會寵壞他,擁抱反而是有相當正向的功能。

 
 
  擁抱寶寶,可以促進大腦的成長  
 
  小寶貝出生了,您每天第一個念頭就是想把他抱在懷裡,永遠不分開。他也在您每天的擁抱中感受穩定安全,感受感官刺激,感受到爸媽無盡的愛,在緊緊相擁中,他開始了愛的人生。 

觸覺是胎兒最早發育的感覺系統,七週左右的胎兒,口腔就會對外來的觸覺刺激有所反應,並能透過皮膚感覺周圍的環境;另一個較早成熟的系統則是專司平衡感的內耳系統,藉此接受母體搖動所傳來的刺激。 

擁抱讓孩子彷彿回到子宮裡 
出生後,新生兒在視覺和聽覺系統尚未成熟之前,靠觸覺認識外在的世界,靠平衡感認知身體的姿勢變化。所以,當媽媽輕輕地搖晃、撫抱他時,媽媽正給孩子此時最能感受到的兩樣刺激——觸摸和搖動。 

許多研究顯示,媽媽擁抱初生嬰兒,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第一步。嬰兒從媽媽的子宮初到人世,新的環境、新的生存條件,難免有不適的無助之感。把他擁入懷裡,讓他體驗溫暖的肌膚接觸,聆聽熟悉的心臟跳動,自然能減低他適應新世界的焦慮,感受到爸媽的歡迎。 

擁抱的親子對話 
很少有嬰兒不喜歡被大人抱,「抱」是肢體碰觸的感官觸覺需求,柔軟、舒適、溫暖的感覺,具有安撫、放鬆的功能;通常抱起哭泣的嬰兒,只要他不是肚子餓或生病,多半可以感覺到嬰兒的身體會從緊張逐漸放鬆。 

擁抱也有促進生存的功能,早產兒的媽媽把孩子抱在懷裡,她的懷抱就如同「保溫觸覺袋」,提供幫助孩子順利成長的能量。心理學家曾研究印度恆河猴,發現幼猴對柔軟的偏好,雖然幼猴會到手中握有奶瓶的鐵絲母猴(用鐵絲做成的物體)處喝奶,但喝完隨即又會返回用毛巾包著的鐵絲母猴身邊磨蹭窩著,因為毛巾提供了舒適與慰藉。 

其他型式的撫觸也可調控嬰兒的神經系統。觀察研究顯示,哺乳母鼠對幼鼠的舔觸會影響幼鼠的心跳、體溫、生理節奏、免疫系統與其他生理狀態;而人類母親在哺乳過程對嬰兒的撫摸,會無形中調控小嬰兒的神經系統、免疫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的功能。 

在爸媽溫暖的包圍下向外探索 
成長中的寶寶正透過統合各種感官知覺,如視覺、聽覺、觸覺、味覺等,所接收到的訊息,來勾勒出他對這個世界的印象。從不經意的反射動作、觸碰,到能夠有意識的尋求資源,寶寶漸漸學習到自己可以經由肢體動作及感官探索,對週遭環境做出更多自主的反應。 

如果爸媽能夠提供足夠的溫暖保證,可以協助寶寶建立對人的信任與安全感,作為往後學習獨立的基石。他藉由感受體溫、氣味、力量、韻律,認識爸媽、認識自己、認識環境。 


※本文選自:學前教育雜誌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*小彩媽媽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